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1节 (第3/3页)
不时关心他们吃饭,穿衣和学习等问题。 ??她就说嘛!孩子的要求其实是最简单的,对母亲也会有一定的渴望。只要孙大琴肯改,肯关心他们,孩子们肯定会记在心里的。 ??钱淑兰摸摸他的头,“关心你娘又没什么丢人的,干啥不好意思。” ??三人正说得热闹,突然王守泉站在门外的小道上,扯着嗓子喊开会。 ??钱淑兰立刻走出院门。 ??这次是在食堂集合的。 ??“同志们,咱们的食堂已经没有口粮了,只剩下最后的一些红薯,我们干部们经过开会,准备把红薯分给大家,以后大家在各家吃饭。” ??这个消息把大家都震懵了。 ??虽然别的生产队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解散。可当自己生产队也办不下去的时候,大家伙还是有些接受不了。 ??只是食堂已经开不下去,不解散也不行了。 ??这个解散的法子是钱淑兰提出来的。原本粮食不够,钱明华和王守泉是想让钱淑兰帮忙买黑市粮的,可钱淑兰却知道几年后就是四清,到时候去黑市买粮食这一点就会成为这些干部们下台的把柄。钱淑兰不想让这两人日后遭罪,所以坚决反对,并且还极力劝说他们暂时先解散食堂。让大家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。 ??个人到黑市买粮食,因为没有账本,所以查出来也不会有事,但走生产队的账就不行了,没有单子对不上号,而且这还是非法行为,将来就是把柄。 ??钱明华和王守泉商量几天之后,终于还是同意钱淑兰的做法。没法子人家不想帮着买粮食。难道真要他们去买那两三倍的高价粮吗?那黑窟窿怎么填?所以只能先解散。 ??这口粮是按照人口分的,老王家分到了十五斤红薯。这离夏收还有三个多月呢,这点粮食哪里够吃的。 ??于是分完红薯之后,老王家再次被社员们踏平了。 ??一个个全愁眉苦脸地看着钱淑兰,拉着她的手,一个劲儿地求她,“三婶子,你可一定要帮帮忙啊。一家就分几斤红薯,就算一人一天只吃一两也挨不到夏收啊。” ??“是啊,三婶子,你可一定要帮帮我们。” ??“对啊,三婶子,你门路广,你帮我们弄点粮食回来吧!我给你钱!” ??钱淑兰看着这么多人围在她家,可能是因为这次红薯太少,大家心慌了,许多人都等不到天黑就直接跑来她家,所以之前不知道的人也都跑过来凑热闹。全村人估计全知道了过年时的那小麦是她弄来的。钱淑兰想了想道,“我可以帮你们联系粮食,但是咱们得签字,不许把我告出去,要不然我可不冒险。” ??众人面面相觑,狠狠心,一跺脚,一咬牙,“行,你说咋办就咋办。” ??钱淑兰自己起草了一个协议,她依照的是十几年后安徽小岗村以“托孤”的方式,立下生死状,让大家在这份证明上按红手印,“你们可以签,也可以不签!但是一旦你们去告发我,那我就会把这个证据拿出来,到时候大家全都跟着一起倒霉。”至于剩下没签字的人如果去告状,肯定会被全队孤立。处处被人排挤,□□部刁难,肯定活不下去。 ??众人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,哪里还想那么多。 ??更何况现在有一条叫法不责众!只要这事许多人来干,政府就不可能会判刑。 ??所以村里只要是十岁以上的人都过来签字。而不仅仅只是一家之主过来签。钱淑兰觉得有的人自私到一定程度恐怕连家人也不会顾,所以她得以防万一。 ??钱淑兰特地用空间里的宣纸写的证明。这时候的人签名的时候也不会像后世那样写得歪七扭八。而是一行一行的写。 ??虽然这年代的人几乎没几个识字的,可大多数人还是会写自己的名字的,实在不会写的,钱淑兰就事先写给他们看,然后让他们照着一笔一画的写。不允许有人代笔。 ??签好证明之后,钱淑兰便拿出本子来登记要多少斤粮食。 ??这次钱淑兰依旧是小麦,价格也跟以前一样。上半年钱淑兰还让153号帮她种玉米的,只是现在还不到成熟季节。她手里只有大米和小麦两种。 ??只是社员们见一次要这么多小麦心里难免还是打鼓,钱淑兰便道,“小麦磨下来的麦麸,我们养鸡厂收,七分钱一斤。” ??这价格还算公道,一开始想把麦麸也准备自己吃的人家都想着把麦麸卖了,到时候吃点细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