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61节 (第2/3页)
灯火稍显零星,远不如市井间的喧嚣明亮,这几位刚从省试试场里出来、此刻微醺的年轻举子们,都忍不住感到几分心潮澎湃。 那是禁闱之中,大宋的核心,天子的所在。 也是他们寒窗苦读多年,梦寐以求的地方啊。 尽管他们曾经进到里头,匆匆来去,但时间不同,心境自也不同。 尤其在经历过艰难的省试后,即便只是遥遥一望,也比之前的走马观花要来得叫人憧憬。 暗暗激动的几人屹立高楼之上,俯视万千灯火,一时间感慨万千,皆是默默无语。 一阵冷风刮来。 只纯粹当参观名胜古迹、却毛也没看到的陆辞已丧失了兴趣,不禁紧了紧围脖,催促道:“夜里太黑,走了走了。” 况且再耽搁下去,容易着凉不说,他让樊楼厨房帮忙温着、预备打包带走、留做宵夜的红豆酥怕就要变得软腻了。 朱说如梦初醒,不免生出几分羞赧来。 他离摅羽兄这宠辱不惊、脚踏实地的境界,果然还差得多啊。 作为每次猜陆辞心思猜得最准,只无奈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柳七,则是嘴角一歪。 果然在这小饕餮心里,遥望一眼宫殿禁闱的恢弘,还不如一碗香甜可口的红豆酥来得吸引人。 而被众人注视着的皇宫内院里,刚刚用完御膳、在御花园里悠闲散着步的皇帝赵恒,正巧就与内臣聊起了这期贡举。 “若我所记不错的话,省试便是今日考完吧?” 赵恒随口问道。 内臣对这问题有些意外,还是赶忙答道:“回官家,正是今日考完第三场。” 赵恒淡淡地嗯了一声。 尽管近来都沉迷炼丹修道,炮制天书,甚至封禅大赏,对朝中南北派系之争,他还是颇清楚的。 在前相寇准一贯强势的拥北表现下,南地来的臣子曾有段时间举步维艰,除了得到皇帝青眼、能被破格提拔的晏殊等人,其他南人即便考取了功名,做上了官,也能被寇准给生生卡在升迁这一步。 直到寇准被罢,王钦若渐受重用,才慢慢有了改善。 并且,在提拔晏殊和王钦若身上得到甜头,又意识到寇准的跋扈骄矜后,赵恒也不似以往那般,对盛行的偏见听之任之了。 为稍作平衡,他在这回任命知贡举的考官时,就将此纳入了考虑之中。 主司刘筠固然为北人,安抚了朝中北地臣子的心;但增设的两位副司,则都为南人。 依着三级评定制度的原则,主司想要一意孤行的话,两位副司若一同反对,他并无法如意;而两位副司要想联手架空主司,亦不可能。 而皇帝这一手阳谋,的确叫刘筠颇受掣肘。 在批阅试卷时,他很快就通过那虽不完全一致、但风格大抵相同的整洁字迹,基本上确定了这份糊名试卷的主人为陆辞的事实。 出于私心,以及对陆辞本人的欣赏和看好,即便这卷纸上的内容只是中等偏上、偶有亮眼的程度,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全批了‘上次’。 毕竟单是陆辞年仅十六就已夺得解元,省试中也能有稳定发挥的这两点,就足够看出他以后必定前途无量了。 皇帝一直以来,就颇爱通过提拔青年才俊来彰显知人识明的本事。等放陆辞高名进入殿试中,最后的等次,定也不错。 要是从此能让朝中又添一北人,他也心满意足。 然而他怀有私心,欲给陆辞增光添彩,而同样早早留意了陆辞的优异表现、警惕着他的北人身份覆考官们,同样也有自己的算盘。 好不容易叫鄙弃南人的寇准做不成宰相,难道那么快就又叫北人嚣张妄为? 他们同样通过陆辞公卷中表现得颇具特色的字迹,顺利地判定出了卷子归属。 作者有话要说: 注释: 1.宫中灯火零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