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官发财在宋朝_第13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34节 (第2/3页)

相反的是,还唇角微弯,绽放出了一抹极好看的浅淡笑意来,毫无惧意地温和回视了他。
  寇准:“……”
  也不能怪他如此敏感谨慎,而是陆辞这小子,实在有些玄乎。
  陆辞头年在馆阁任官吧,就瞧出三馆通道堵塞,书架笨重,距水源亦远,有走水之危的弊病,并且自发地采取了措施。
  然后才过了半年功夫,荣王府大火就毫无预兆地起了火,还不幸地蔓延到馆阁去了。
  因陆辞未雨绸缪,馆阁储存的上万珍稀藏书才逃过一劫。
  等陆辞去了地方上吧,连在冬天吃到一只肥鸭,都能敏锐地联系上田中藏有蝗虫卵一点来,在上报给朝廷后,还未闲着,而是自发地鼓励民众蓄养家禽。
  于是,今年夏初,果真就如陆辞所说的那般,各地爆发出了蝗灾来。
  还得亏陆辞折腾出了一支叫人哭笑不得、却在对付蝗虫上无往不利的‘羽林卫’,在朝廷征辟下征战四野,才很快消灭了蝗灾,也阻挡了蝗害往南边粮仓扩散的噩运。
  现在陆辞又不肯闲着,提出蔡河有溃决之险的事了……
  然而,寇准理智上,还是认为这很是多余。
  在势头不明显的情况下,就靠陆辞提出的那些依据,就要想得林特主持的计省那边同意拨款来治目前根本无事、过往也不曾碍过京民的蔡河……那他显然得费老大功夫。
  就为陆辞一个在别人眼里,根本是虚无缥缈的担忧,实在不值得。
  不值得啊!
  而且给东宫太子讲经,那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清贵职务,不想着在东宫里往上挣就罢了,怎还挖空心思往外跑,无端端的治什么河呢?
  区区蔡河,又不是黄河!
  他只消稍一动念,随随便便地就能找出几十个不应承的理由。
  然而在面对陆辞那双充满黠光的漂亮眸子,他竟是语塞了。
  将出口的话,在喉头滚动几下后,鬼使神差地就成了:“……具体怎么个章程,早点写了呈上。”
  虽然寇准压根就不肯给个准数,完全不似王旦为相时对他所提要求的干脆应承和全力推动……但对越发了解寇准脾性的陆辞而言,已足够明白了。
  这意味着,寇准尽管极不赞同,但还是应下了。
  陆辞笑着拱手一礼,道:“先替京中市井细民们谢过相公了。”
  寇准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步履轻快地离开,才忍不住揉了揉眉心,简直头大如斗。
  他自我安慰道:这着实怪不得自己对陆辞太心软,而是陆辞过于玄乎。若非如此,又怎么会哪儿叫陆辞操上心了,哪儿就真的会叫陆辞说中,不久后就要出事儿?
  寇准不知的是,陆辞在呈上这一奏疏时,就做好了会被他拒绝的全盘准备。
  然而寇准应得这么痛快,叫陆辞遗憾自己白费功夫、白白准备了第二、第三封奏疏之余,也极干脆地在当天下午,去往东宫给太子讲学前,就将事前写好的具体章程给送去中书省了,好叫寇准尽早过目了。
  寇准接过时,忍不住挑了挑眉,不满道:“你这是算准了我会同意了?”
  陆辞笑道:“相公素来爱民如子,定不忍叫细民年年受坏屋之苦的。”
  一顶高帽戴到头上,直让寇准嘴角一抽,不耐烦地摆了摆手,打发陆辞走了。
  等陆辞走后,寇准就发泄一般将那一叠文书砸在桌上,引来四周官员侧目。
  偏偏在下一刻,他就又没忍住,将那章程重新拿了起来,不耐地翻开。
  翻了几翻后,他阅览的速度,很快就慢了下来,面上的神色,也从不以为然,逐渐转为认真……
  陆辞如何会不知寇准的难处,哪儿会叫他太过为难?
  莫名提出治水,要想申请大笔款项,那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  哪怕计省之首并非林特,也绝无可能批准下来的。
  不过,在陆辞的计划中,解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