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官发财在宋朝_第16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69节 (第3/3页)

路,两浙路转运副使兼的,掌领本路市舶务职事。之后都由转运使,转运副使,或是朝官充当。史上的王丝其实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,后迁侍御史,又以转运使兼提举市舶司官的,他被我魔改了一下时间,就因为要把这个职务出现的时间提前了(毕竟我没找到天禧二年管这个的官叫啥,更不清楚到底存不存在这个官)。(《宋代官制辞典》p497)
  第一百七十一章
  尽管涉及横索陆辞一案的所有相关官吏,都在短短几天内悉数被捉拿下狱,轮番提审后,得确凿证据,具都注定面临严惩。
  但显然,小太子不惜大费周章地将邻路官员调度过来,可不仅是为解陆辞一人之困,而是意在彻查整个贪腐败坏的舶司和刑狱体系的。
  这些大大超出陆辞的职权所在的事宜,就由王丝为首的一干官吏来主持了。
  陆辞乐得轻松,等身上所系的事一了,便毫不留恋地向王丝告了辞。
  等重新在庐州雇了几名船员后,就准备带着狄青继续北上了。
  王丝因事务繁重,正是最不耐烦应酬的时候,于是只在嘴上客套一番,就在陆辞真心实意的婉拒下,心安理得地免了饯别宴,专心梳理收集来的诸多证据了。
  到出发这日,陆辞跟狄青拖拖拉拉地直到最后一刻,才带着一早从集市里买来的大包小包的各式零嘴,急匆匆地登上了船。
  下仆们忙着将一包包吃食从被挂满了的狄青身上卸下时,陆辞忍着笑,微微侧过头去,就瞥见渡口的情景了。
  却是一名年纪轻轻,身着襕衫,面目青涩,尚未及冠的士子,背着沉重的书袋,手上提着一简易的竹筐,面色涨红,正和一满脸不耐烦的商船上的船员争论什么。
  陆辞微眯了眼:“先不忙出发,你们来个人去问问,看究竟是什么情况。”
  下仆立即领命而去,不一会儿,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探得清清楚楚,向陆辞回道:“回郎主,那位士子已然取解,为省试要赴京去,且早早将渡资和路费给交了。只是他运气着实不佳,遇上的船主偏偏涉入舶司受贿一案中,现被捉拿审问,不知何时能出来。”
  “他这却要赶不及了,才恳请他们将路费退还,好让他另寻船去……”
  可想而知的是,这一未被写入契书中的突发状况,直接就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。
  商船那边亦是理直气壮,振振有词——他们不过是主家被暂时关起来了,但船还是要跑的,仅是晚上一些罢了。
  现等不及,要临时毁了契约的可是这士子,他们并无过错,当然可以不退。
  因契书存在这一漏洞,对方摆明不愿通融,耍起赖来,就让本就不擅应付此道那士子,拿对方的不近人情感到无可奈何了。
  陆辞观那人的着装打扮,也不似家境富裕的,面临这种紧要情况,还需自己出面申讨,显然身后并无人可靠。
  他沉吟片刻,吩咐道:“取三贯去,问清他名姓后,再借给他。”
  三贯不多不少,足够路费了。
  狄青目光微动。
  他自然猜得出,公祖之所以以‘借’而非‘赠’的形式,将那不大不小的金额交到对方,就是为了让对方更愿意接受下来。
  连面都不露,就是不愿摆出施恩的姿态了。
  即便如此,那带着钱去寻人的下仆,还是遭到了谢绝,无奈回来:“那郎君道,多谢郎主美意,只是坦言他家里并不宽裕,近来又遭变故,更是窘迫,恐怕难以偿还,并不愿欺瞒郎主。”
  陆辞笑道:“我何时说过,还账的人会是他了?”
  不但是健仆,狄青也是一愣。
  陆辞淡淡道:“他要不回自己的账,我却有办法要到。所以他所欠下的,顶多只是份我替他讨账的人情,就让他宽心收下吧。”
  这话的确不假。
  对家境寻常,无权无势的学子而言,想要回这笔路费可谓千难万难,但于如今的陆辞而言,则是桩仅需一句话,就能彻底摆平的小事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