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77节 (第3/3页)
厚厚的冬衣,挨着门柱靠在窄窄的门檐下,正打着瞌睡。 忽听到些许动静,顿时惊醒,再抬眼一看,见远处有一行人影渐渐行来,便赶紧起了身:“你们是……” 在询问时,他很自然地就忽略过了其他三人,一个劲儿地盯着为首的陆辞瞧。 陆辞见对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原先那位,便客客气气道:“我曾在书院中就读,现略有小成,又得了空,特来看望李先生。” “噢,又是李先生啊!” 那人原只惊叹陆辞生得好,听了这话后,更是疑心尽释。 他瞧着陆辞身后的大包小包,忍不住嘀咕这可不似‘略有小成’,就这架势,怕是有大出息了。 这李先生别看脾气厉害,教书也是顶好的,前头教出来个连中三元、还在京里做大官的陆辞,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出人头地的学生。 还肯专程买这么多东西上山来探望恩师,显然是个知恩图报的。 他乐呵呵道:“他今日也没来给学生们上课,这会儿肯定还在自个儿屋里养病哩。我这就带你去。” 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对陆辞的真实身份浑然不知的看门人,领着他长驱直入时,学子们尚在屋舍中专心听夫子们讲课。 因此陆辞的到来,并未叫能认得出他的昔日同窗看到。 走着走着,陆辞忽然‘咦’了一声,问道:“书院可是增建过了?” “好记性,”一听这话,看门人更加肯定陆辞自称曾于书院就读多年的话是真非假了,解释道:“的确如此。前年我受院长之聘时,才刚刚完工哩。据闻是因着李先生教出了初次下场就连中三元、现在在朝中做大官的文曲星,让书院也跟着名声大振,便多了许多不惜千里迢迢,也要来此求学的士子。这么一来,院长索性慷慨解囊,将新得的束脩把原有院舍扩建一番,好给那些来自外地的学子们提供个既有利于往返书院,专心读书的好住处。李先生自然也搬到带独院的敞亮新屋里去了。” 也正因书院规模增大,需要更多人手,他才得了契书。 说到这,他忍不住笑着感叹:“得亏有那位陆文曲星,一切都是沾了他的光呀!你说是不?” 不知不觉就当了回活招牌的陆辞:“……” 他难道还能回答说‘是啊是啊’吗? 狄青面无表情地跟着,仿佛只是随意地点了头附和,却暗暗使劲儿将笑憋在心里。 不论真相如何,在士人眼里,陆辞贡举高中,之后一路顺遂高升的辉煌战绩,可是不争的事实。 会对他唯一曾就读过的南都书院寄以厚望,也就无可厚非了。 南都书院的院长是个早年弃文从商的,虽借陆辞这旧日学生的东风毫不手软,却不至于丧心病狂得要让李夫子将慕名而来的所有士子都收入门下,或是讲一整天课的事来。 他清楚陆辞因极受朝中看重,屡得重用,一直未有机会衣锦还乡,却不曾忘却过李夫子这一恩师,逢年过节就要托人送些礼品来。 只要还想留下这份善缘,他当然就不敢将李夫子使唤得狠了,而是客气有加,修建了新屋舍后,更是头个就让李夫子举家搬入了唯一一间带小院的宽敞房里去。 又走了一小段路后,看门人笑着指向一面虚掩着的木门道:“那门背后的,便是李先生家的小院了。我瞧不仅没锁,人肯定也在里头,那我便不陪你进去了。”他虽对师徒重逢的感人一幕充满好奇,也想弄清楚这衣冠楚楚、温雅俊俏的郎君究竟有了什么成就,但终归想起自个儿正经职务,唯有遗憾道:“学生们快要散学,我得赶紧看门去。” “劳烦老丈带我走这么一趟,”陆辞笑着看了狄青一眼:“小小心意,还请莫要推辞。” 相处这么久下来,狄青与陆辞多少有了默契了,得这眼神后,瞬间会意,不动声色地从袖中掏出半贯钱来,娴熟地将人手握住,让钱串儿滑了过去,老实巴交道:“多谢老丈。” “哎,你也太客气了!” 看门人原只是好奇心作祟,想着趁领路的功夫探听探听陆辞的底细,殊料问没能问出几句来,却被对方给问出了个竹筒倒豆子还无知无觉,此时还得了这些想都想不到的好处,不由惊喜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