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官发财在宋朝_第15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59节 (第1/3页)

不知不觉间,就是一大坛子烈酒下肚。
  凶猛的酒劲逐渐涌上,李钧四肢发软,神智不复清醒,说话也变得有些语无伦次了。
  意识逐渐模糊的时候,忽听得虫娘凑近前来,温声询问他可愿为她填词一曲。
  李钧原想拒绝,但手里不知被谁塞了支笔,墨也研好了,纸也被人嘻嘻哈哈地扑到了小案桌上。
  骑虎难下,李钧唯有稀里糊涂地瞎作一首《少年游》,就将笔丢开,倒头睡去。
  但等他重新醒来,却惶然发现,美酒佳人已成了黄粱一梦,自己更是不知为何,置身囹圄之中……
  陆辞加班加点地带着考试官们批阅试卷时,宫中的赵祯也丝毫未闲着。
  他微皱着一张包子脸,正专心致志地对着摊在案桌上的两份手稿,逐字逐句地进行比对。
  这两份手稿不是别人的,正是柳七连夜派人呈上的李钧今晚酒后在歌馆所作,以及监司送来的‘李钧’公然剽窃陆辞旧作的公卷。
  许久之后,赵祯才直起身来,笃定地点点头,平平静静道:“错不了。都收起来,转交大理寺吧。”
  内侍将手稿收走时,莫名地被气势所压迫,连大气都不敢出。
  赵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,一动不动地倚在椅背上,尤带稚气的面庞满是寒霜。
  若不是他的小夫子心思敏锐,观察入微,对方又运气不好,攘窃谁不好、碰巧攘窃到了因自己坚持、才成为监试官的陆辞头上的话……
  那么,这桩本该证据确凿的舞弊案,岂不就要被人瞒天过海了?
  赵祯深吸口气,隐忍着满心的怒火。
  这可是他监国以来,诏令举行的头次贡举,朝廷上下不可谓不重视。
  并且,连在皇城脚下的开封府中,都有人敢动这样的手脚,那在更远一些的诸路州府监军,要想欺上瞒下,不就更加容易,还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?
  在往年贡举中,又有多少类似的案子,叫人蒙混过去了呢?
  赵祯脸色沉沉,随侍一边的内侍们也不敢吭声。
  自从太子殿下监国以来,平日虽还是温和的一个人,但在处置政务时,那帝王的压迫感和气势,却是越来越强了……
  赵祯忽道:“去请寇相来。”
  原以为只是一举子的攘窃恶举,如今看来,却毫不简单,反映出内里的莫大玄机。
  此事必须彻查。
  连藤带根,都得个个拔出;哪怕千丝万缕,都得悉数理清。
  李钧之父,不过是区区从四品下,且并未负有职务,只是寄禄官位罢了。
  到底是背后是谁给他的势力撑腰,才让他如此胆大包天,不但临时在字迹上作假,还顺利雇来替罪的人选,合谋做下这等欺君舞弊之事?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小太子听多了陆辞版‘今日说法’的后遗症——凡大事先阴谋论一下。
  第一百六十一章
  对于李钧父子的后续,陆辞是既无心,也无暇去关注了。
  可想而知的是,李钧的鬼迷心窍,带得李父一道行差落错,最终所酿成的,多半是场对朝堂的大清洗。
  那显然就轮不到一区区正四品下的左谕德,去操任何心了。
  望着堆积如山、几日的批阅下来,也不见减去多少的试卷,陆辞深深地叹了口气,请人煮上一碗浓茶,准备通宵奋战了。
  令他感到些许意外的是,原本连批改公卷的工作强度,都满腹怨言而不敢说的考试官们,这回却无比配合他安排的进度,自动自觉地也要了碗浓茶,要陪着一块儿熬了。
  陆辞并无意折腾年岁不小的这几人,便劝道:“我到底年轻一些,身体尚吃得消,才偶尔熬上一宿。你们却不必陪我一道支撑,该歇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